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玉的吻落了下来 (第1/5页)
朱玉的吻落了下来
二零一六年的夏天,体育馆训练场。 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消毒水混合的、内场特有的气味,潮湿而黏腻。巨大的照明灯将木质地板映照得反光,上面布满了运动鞋摩擦留下的细微痕迹,以及偶尔滴落的、迅速晕开的汗渍。 朱玉刚结束一组高强度扣杀练习,球衣早已湿透,紧贴在贲张的肌rou线条上。接近一米九的身高让她在场上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此刻却微微弯着腰,双手撑在膝上,胸膛剧烈起伏,汗水顺着额角、下颌线,一滴一滴砸在地板上,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啪嗒”声。 她是国家排球队的绝对主力,是去年带领队伍从低谷逆袭、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英雄,也是这群年轻队员眼中最可靠、最坚韧的“朱玉姐”。 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或者说,队内几乎半公开的秘密是——朱玉所有的坚韧与光芒,其源头并非完全源于自身。那源头,此刻正安静地坐在场边的长凳上。 方寻,国家队女排总教练,五十二岁。 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运动服,衬得她有些过分的瘦削。常年累积的伤病,尤其是那双曾经无数次起跳、鱼跃救球的膝盖,严重磨损,里面打着五颗钢钉。在国外,凭着医生开具的证明,她的车可以停在残疾人车位。那是她辉煌过往留下的、沉默而疼痛的勋章。 然而,当她坐在这里,坐在训练场的边缘,所有的病痛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气场隔绝了。她的背脊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队员们在她目光所及之处,都不自觉地更加绷紧了神经。她是权威本身,是这支队伍毋庸置疑的灵魂。 “朱玉,”方寻开口,声音不算洪亮,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轻易地压过了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呀声和排球撞击的闷响,“刚才那个斜线,手腕压得太死,线路太明显。对手不是木头,预判到了,你就是送分。” 朱玉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看向方寻,眼神里没有丝毫被打断或是不耐,只有专注的聆听。“是,教练。我注意。” 方寻微微颔首,没再说话。她的目光重新投向场内其他队员的训练,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按揉着自己的右膝。那里正传来一阵熟悉的、深入骨髓的酸胀痛楚。她习惯了这种疼痛,就像习惯了呼吸。 只是在某些时刻,比如久坐之后试图站起,或者天气骤然变化时,这疼痛会变得格外尖锐,提醒着她岁月的无情和身体的衰败。 她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老了,确实是老了。想当年,她也是这片场地上奔跑、跳跃、扣杀的一员,是国内第一代女排队伍里年纪最小、却最敢打敢拼的那个。时过境迁,当年的队友们早已四散,有的转了行,有的嫁了人,有的和她一样留在了这个领域,却未必还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她,方寻,从运动员到学者,再到教练,辗转国外多年,最终被国家以重金和极大的诚意请回来,临危受命,接手这支青黄不接、士气低迷的队伍。 而她最大的成就,就是挖掘并一手打造了朱玉。 看着场中那个高大、矫健、充满力量与生命力的身影,方寻的心绪是复杂的。有骄傲,如同匠人审视自己最完美的作品;有欣慰,看着传承在自己手中得以延续;还有一种……更深层、更隐秘,无法为外人道的情感牵连。 “教练,”一个年轻队员小跑过来,递上一份数据记录,“这是刚才防守组的数据分析。” 方寻接过,快速浏览着,指尖在纸张上轻轻点着:“二传移动速度还是慢了点,反应时间比标准慢了零点二秒。告诉她们,加练一组快速反应传球。” “是!”队员领命而去。 方寻的注意力回到朱玉身上。她看到朱玉正在指导一个年轻的主攻手,耐心地讲解着手型和控制点。那高大的身躯微微俯下,侧脸线条在灯光下显得柔和而认真。方寻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这孩子,总是这样,对自己要求严苛到近乎自虐,对队友却有着无限的耐心和担当。 队里的人都依赖她,叫她“朱玉姐”。而朱玉,似乎也默认了这种依赖,并将它化为更沉重的责任,压在自己肩上。 训练终于在一声长哨中结束。队员们如同xiele气的皮球,三三两两地瘫坐在地上,或者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淋浴间。偌大的场馆瞬间被一种极致的疲惫感笼罩,只有空气里弥漫的、更加浓重的汗味,证明着刚才这里进行过怎样高强度的消耗。 朱玉没有立刻离开。她独自一人走到场边,拿起一瓶功能饮料,小口地喝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依旧坐在长凳上的方寻。 方寻正微微蹙着眉,尝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