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喜神思凡(oc x 令狐喜) (第10/11页)
不想听?” 二人堂前对视,李悟瞧她眼神,忽然之间便福至心灵。 “美人只管讲来。” 完 ———— 写剧情好累不想写了,反正娶到了 剩下自己悟吧 来点小甜饼 ———— 后记 却说这喜神啊,女身成仙,原先乃掌管天下媒妁之事,与月老,织女,统称姻缘三官。 这其中呢,喜神最为灵验,凡入庙拜者,皆可于一月之内得逢意中人,且品性必定正直良善,两情长久经得起考验。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正在庙前开摊,说的正好就是庙后喜神的故事。 “可是不对啊,我嬷嬷说,喜神号称喜乐之神,掌管人间乐事,财运,官运也能拜呢!上个月我族兄科举,还去城东最大的喜神庙进了三柱香呢。” 人群中一声疑问。 说书先生低头,见是个粉雕玉琢的小童子,一身锦衣,头顶小髻上扣着小小玉冠,看来家世不凡。 他眼前一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道:“你这小童说的也对,可那就是后事了,个中缘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喜神原来声位不显,虽司媒妁,却比不过月老香火旺盛,也比不过织女得闺阁女子供奉,因而位置尴尬。直到宪宗年间,喜神诞也不过是碰巧和七夕一起节庆。 宪宗末年,有绛王悟,三度克妻,京城媒人闻之生畏,不敢再踏其门,喜神知道后便化身下凡,扮作男子伴在身旁,为他寻找命定姻缘。 本来神仙下凡,焉有好事不成之理?谁知这久伴之下,日夜相对,喜神竟动了凡心,因而不惜辞去神位,也要嫁与绛王,人神本不能结亲,何况绛王还是皇族,更犯了大忌。天帝为此震怒,削去她仙骨,更降下天劫,你们看啊,长安城南郊那个地方一片焦土,就是天雷劈下来的痕迹嘞。 “那那,那后来怎么样了?” 小童急道,捏着说书先生摆摊的桌角朝前探问。 说书先生捋捋长须,抚尺一拍:“后来嘛,还是这王爷得感天意,知道这人神姻缘不能成真,便忍痛割爱,与喜神道别,喜神虽恋恋不舍,在爱郎和天庭双重的压力下,也就回了天上去,自此,绛王便在长安城中广修庙宇,又大力引喜神走入千家万户,为她蓄养香火,以期玉帝不要怪罪,能继续任她为媒妁之神,喜神这才位格大升,掌了官运财运又掌了学运,号称是喜乐之神。” 人群听到这不得善终的爱情故事,也都纷纷觉得无趣,四散开来,唯有小童锲而不舍,追问道:“可是自古以来人神相恋不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抗天庭也要在一起吗?为什么喜神和王爷就在遇到劫难的时候就自己分开了呢?” 说书先生正为离去的听客吹胡子瞪眼,听到这话顿时抚尺也不拿了,手掌一拍桌面:“诶呀!不识货不识货,我哪里有说这就是结局了!” “那结局是什么样呢?” 说书先生见没有几个赏钱,眉毛都耷拉下来,闷闷道:“结局是虽然回到了天上,但那已不是真正的喜神了,真正的喜神化作女子留在了王爷身边,天上那个不过是香火愿力凝聚成的化身罢了,因喜神庙宇众多,居无定所,玉帝也就暂时察觉不到她的去处,如此,等绛王终老,喜神自然可以再回到天上去做她的神仙。” “哦....”小童恍然大悟:“原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王爷好聪明,他修庙宇是不是就为了这个!” 说书先生没好气地拂掉他的手:“这我怎么知道,你得去问王爷,反正传闻他隐居邙山后已不问世事了,没准自己也躲在道观里偷偷成仙了呢。” 小童一听乐了,倒也没去在乎说书先生的态度,他四处摸了摸,自怀中摸出一个钱袋,从里面掏出一颗小小的金锞子,将它丢到说书先生的桌上。 “说得真棒,这个给你!” 自来长安城里多贵人,但赏银也不过就是银锭罢了,说书先生一介黔首,哪里见到过这个阵仗,当下也不敢收,只是嗫嚅着望望那金锞子,又抬头望望小童,说不出话。 好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