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 (第1/3页)
差距
卓英是沪市最顶尖的学校,它以卓越教育领航,树立教育行业标杆。 值得庆幸的是,它是一所公立教育机构,由政府联合白家创办的,学校分为本部与国际部。 本部学费虽然略高于普通公立学校,仍处于工薪阶层可承受范围,但其入学门槛以严苛著称。 校本部专注初高中精英教育,实行小规模精准培养,年度招生严格控制在500人以内。 学生群体呈现“双卓越”特征——市级以上重点学校年级前5%的学业成绩基准线上,超过96%的录取者持有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少培班更要求国家级赛事名次。 这种“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使其生源质量连续数十年位列全国公私立体系首位。 而其内部的竞争机制更加残酷,每阶段考试不合格者,补考过后仍不过关将被取消就读资格,强制勒令转学。 时昱就是在这种竞争力下,以绝对的优异成绩独占鳌头。 尽管有如此残酷的“优胜劣汰”机制,它依旧是无数寒门家庭削尖了脑袋都想跨进的门槛。 如果能顺利从卓英毕业,华国的顶级财阀家族或集团公司会资助他们上大学期间所有的费用。 学生在毕业后则直接进入这些家族企业为其效力,实现双赢。 即便不接受资助者,在卓英顶尖教育下毕业,也能在将来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成为各大企业争抢对象。 更遑论在卓英,有机会接触到国际部那些天之娇子。 学校位于沪市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却称得上夸张,即使只占四分之一面积的本部也比大部分公立学校要大。 剩下更大的面积全部属于国际部,不同于本部的门槛,入学国际部只需要一封盖有省部级以上机关钢印的推荐信。 或者向学校捐赠500万教育基金和一封盖有全球500强企业董事私印的推荐信。 无论哪一种方式入学国际部,还需支付每年一百万起的学杂费,可以说进本部学生靠努力,进国际部学生靠家世。 所以不仅是中低阶层的人,那些底层豪门和三流富商也拼了命的把孩子往里塞,只盼能结交些顶层权贵,实现阶级跨越。 国际部的学生虽然不看成绩入学,但这些富家子弟哪个不是家里精心培养出来的,自身能力也都个顶个的出众。 再纨绔的,也会在卓英国际部1对3导师制(学术导师、行业导师、生涯规划师)下,完成一份漂亮的毕业答卷。 事实上,学校内部情况也几乎是社会的缩影,阶级分明,两部除了共享强大师资,几乎和两所学校没什么区别。 卓英每年收那么多钱,给学生的自然是顶好的,即使是本部也享有媲美绝大多数私立学校才有的教学设施。 国际部只会有更豪华的体育场、游泳馆、实验室,还有本部没有的马术、击剑、高尔夫球等高端课程训练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