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绛珠仙梦授玄女命,花小妹喜结金兰情 (第3/4页)
语者,必定才学不浅。可以见教否?”黛玉笑道:“哪里什么才学?略通一二罢了。”林冲也笑道:“别想耍赖,我可是听到你笑了,必定是嫌弃水平不佳。”黛玉道:“我也不过作诗来顽,只是好些时间不曾与人谈诗,才忍不住发笑。” 林冲不禁想象了一下鲁智深文绉绉的模样,险些憋不住笑出声来:“这倒是,鲁师兄他们个个武艺高强,但都不像可以吟诗作对的人。” 黛玉忙抬头说道:“可别小瞧他们,大头领和三头领都是识字的,虽然不曾念过书,却悟性非凡,常常语出惊人呢!尤其是杨头领,毕竟中过武举,过了笔试,想必深藏不露,只是未得良机施展、不被伯乐赏识罢了。”又笑道:“方才叔叔吟的这首诗,只输在措词不美。可这作诗之事,遣词酌句并不算头等重要,应以立意为重,只要真情实感了便是好诗。作诗做人都是如此,讲究一个‘真‘字,切忌言清行浊、过分矫饰,依我看,叔叔的诗发自肺腑,一听便知诗人此时的心境,纵使平铺直叙,也足以动人。’’ 林冲听了,心情大好,便道:“如此说来,我倒成了个大诗人。以往从没有人这般夸过,我也不常献丑,今日却不知为何,还想再作一首。”黛玉笑道:“只顾放开胆子去创作,若有我能指教的地方,只要叔叔不嫌弃,便一起讨论。” 两人一边走马观景,一边探讨诗书。林冲向来只爱舞枪弄棒,于读书识字上只是略胜常人,因过去只与武夫相处,故而相较之下不显优劣。如今与林黛玉稍加讨论,顿觉高下立判。原来如海夫妇将黛玉假充男儿教养,不使她裹小脚习女红,一心使她读书上学。林黛玉聪明清秀,仅五岁便念了四书,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才,端的才高八斗,满腹文章。林冲敬佩读书人,因此对她愈发心爱珍惜。 当时二人已到主山顶上,把马拴好,走到武场上来。只见一片阔大地域,戈矛排列成林,上千名兵将正习武演阵,堆积着叠痕褶襞的红缎披肩像在陆地上飘扬的帆船,绯红色的手套色泽也很漂亮。军汉都系着反光耀目的腰带,佩刀别在腰间,移动时铿锵作响。眺目远望,一排排铠甲上覆盖着由繁密的铁片和柔软的日光两相触碰所构成的金膜。兵将所到之处,日光与刀鸣交混,显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生机。林黛玉正要说些什么,便听得有人朝这边呼唤。 只见迎面一位军汉走来,竟是一位少年将军:身穿一领明金孔雀绿锦战袍,腰间系着嵌山犀牛图案玉带,束着青色巾帻头巾,脑后两个纽丝小金环,脚蹬翠绿文武花靴。 真是:唇红齿白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 端的这少年将军外貌极俊,仪表清朗,威风凛凛,当世无双。黛玉见了,料定此人必是那小李广花荣,早听许多人夸赞,果真名不虚传。 花荣见礼道:“心闲无事,正好向林教头讨教枪法。”又看了看林黛玉,说道:“想必这位便是林教头宝眷,不如且请林姑娘观武,做公正评判。”林冲欲言又止,犹豫一会儿,却道:“今日事忙,况且我这侄女晒不得,只得来日再与花将军比试。” 花荣脸色微变,待要说甚么,却又说不得甚么,思忖片刻,便与二人送别。黛玉看着花荣的背影,心里好是奇怪。 黛玉闲玩了一天,晚上回后山去睡了。 翌日,正歪在床上养息,那花娘子忽然来访,黛玉浑身酸痛,动弹不得,只好让出床位:“jiejie请坐。”花娘子便坐在床沿,问道:“看你是个身份不凡的千金,怎的院里一个人也没有?我都走到门口了,也没人为你报知,这是为何?” 黛玉便把当初与侍从们路过黄泥岗,被单独劫上二龙山的事情说了,又道:“山上女眷都是别人的妻女,怎能让她们来给我做仆人?要是去劫道掳人,抢个丫鬟上来,就更没人性了。起先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