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赤井秀一/剧情/致我亲爱的室友。 (第2/6页)
上风衣拿起宽伞,忍不住又揉了揉眉心,缓解那股至今未能消散的胀痛。 一整晚都没能睡好的医生敢用白大褂打赌,自己昨晚的梦肯定与“来自世界外的视线”有关。 是祂们在说话吗? 如果是,那么祂们在聊什么?是否与这个世界的故事主题有关? 藤濑卓努力忽略头疼,一边思考一边向目的地走去。 他现在脑袋疼、没休息好、心情也被坏天气破坏得一干二净,如果不是前两天跟医院方面约好了时间,藤濑卓恨不得一整天都蜷在床上摆烂。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那家医院离公寓楼挺近,他不用在早晚高峰跟别人挤地铁。 藤濑卓是个医生。说得更准确点,他是个正在进行培训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美国在本科阶段不设医学类专业,如果想成为医生,必须在读完本科的同时修习前置医学课程,等到毕业后报考以传授医疗知识为主的医学院。 医学院的学习格外艰辛,但只要撑过这段时间、在毕业前拿到美国执业医师执照,医学生们就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离开青涩稚嫩的校园。 这还没有结束。对医学生来说,区区博士学位只是雏鸟成长的第一步——离巢。 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医学院里两年的理论课堂与两年的实习课堂顶多算中转站,距离终点还有一段漫长而枯燥的过程。 这段过程,就是藤濑卓正在进行的住院培训。 毕业医学生需要寻找接受自己的对口医院和专业,并在这所医院的培训基地里接受住院培训,形式与填报志愿类似。越优秀的医院给出的培训名额越少,录取标准也越严格,想要被心仪医院招收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医学院报考,部分顶尖医院对申请者的要求更是变态中的变态,只消一眼就足以令他们望而却步。 即便如此,医生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在上岗前通过相应的训练与审核、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住院培训绝不能马虎对待。 地狱般的严苛标准并没有吓倒他们,顶尖大医院每年收到的申请依然多到恐怖,大片大片的简历列出来全都闪耀着象征含金量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么头铁,不愧是学医的。” 收到医院的录取通知后,申请人就可以到医院报到了,此时的他/她入职为实习医师,第二年起升为住院医师。完成培训后,住院医师将被承认“有了独立行医的资格”,漫漫无期的刻苦修行终于落幕,考核通过便可以自行选择就职方向:留院或者转到其它工作单位,开个诊所单干也没有问题。 到这里,身为医者的职业生涯才算正式开始。 根据科室专业不同,住院培训的内容和时长也会进行相应调整。拿藤濑卓所在的神经外科举例,他需要在医院里培训整整七年才能熬出头。 培训的日子实在太痛太累了,别说七年,藤濑卓真心实意地认为,能熬过最开始那两年就算成功。 神经外科是全美工作压力最大、技术精度要求最高、竞争环境最激烈的科室之一,许多初来乍到的新人无法适应这里的工作强度,要么识趣地转去其它更清闲的科室,要么心理阴影面积太大递交辞呈。 培训前两年本就是最磨人的,在各科室轮转打杂、每天工作时间不低于十四个小时,藤濑卓进的又是忙到一个人掰成五个人用都嫌不够的神经外科,第一年和第二年简直过得生不如死,说是对身心彻底的摧毁到重塑也不为过。 艰苦繁重的课程曾压得他多次情绪失控,藤濑卓恨不得半夜爬到医院天台上挂横幅,情真意切的“快跑(RUN)!!”送给所有心存幻想的后辈们。 还好,他咬着牙成功撑了过来。 算算时间,今年已经是第四年,还有三年就能脱离苦海——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 神经外科因其尖端性与精细性,七年住院培训的经验足以面对常规病患,但应付起稍微偏门一些、对医术要求高一些的伤病依然非常吃力,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神经外科医生通常不会停止学习,而是继续专精某个领域,务必确保自己上得手术间下得病房,脑子里全是真材实料。 换言之,藤濑卓从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