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穆之年(gl,纯百,年上,娱乐圈,双强,1v1)_综艺偶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综艺偶遇 (第3/6页)

带着破圈的流量,倒比她的演唱会后台还要热闹几分。

    一行人穿过爬满青藤的回廊,走进堂屋。老式八仙桌被擦得锃亮,条案上摆着只青瓷花瓶,插着两枝刚折的桂花。张导搬来张竹椅请李鹤年坐了上首,自己则拎着个文件夹站在旁边,像个等着开课的学生。

    “既然人都齐了,咱们就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吧。”   张导cue了一下流程。

    李鹤年先开了口,拐杖往地上轻轻一顿,“我李鹤年,拍了一辈子戏,别的不会,烧菜还算有点心得。在这儿,我就是个爱琢磨菜谱的老头子。”

    唐穆清坐在李鹤年左手边的太师椅上,米白色针织开衫衬得她气质愈发温润。“大家好,我是唐穆清。”   她语速平缓,目光扫过众人时微微颔首,“第一次参加综艺,可能有些拘谨,还请各位多担待。”   这位手握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国内影后奖杯的大满贯得主,家喻户晓国民度超高的女明星,说起话来竟带着点客气的疏离,反倒让周翊他们更不敢放肆。

    “该我了该我了!”   周翊立刻从条凳上弹起来,亮黄色冲锋衣在昏暗的堂屋里格外打眼,“我周翊,演硬汉的,但生活里特随和!”   他拍着胸脯,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笑,“华表奖最佳男主那个头衔就不说了,在这儿我就是个会劈柴会扛米的壮劳力,有重活尽管找我!”

    杨晓味掏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轮到自己时推了推眼镜:“全平台美食博主杨晓味,粉丝数就不说了,反正你们想吃啥我都门儿清!”   她晃了晃手里的本子,“安城百年老字号的老板,一半都认识我,保证三天带你们吃成当地人!”   作为唯一能让米其林主厨亲自下厨招待的博主,她这话倒没半分夸张。

    陈语绫捏着衣角站起来,鹅黄色卫衣衬得她像株刚抽芽的柳树:“我是陈语绫,去年拿了几个新人奖,还在学习阶段。”   她偷偷看了眼迟叛,声音软乎乎的,“平时不太会做饭,但我会洗碗!保证洗得比盘子还亮!”   这位被业内称为   “灵气小花”   的新晋演员,此刻倒比在片场试镜时紧张得多。

    最后轮到迟叛。她靠在门框上没动,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腕间的银链:“迟叛,唱歌的。”   她顿了顿,看着李鹤年笑了笑,“以前在孤儿院烧过土灶,煮粥烙饼还行,还有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复杂的就不会了。”   话虽谦虚,可谁都记得她巡演时,单场票房破纪录的盛况,更别提北泉巡演的热度,那可是全国轰动的破圈。

    李鹤年闻言,拐杖往地上轻轻一顿,发出沉稳的笃笃声,浑浊却有神的眼睛里漾开笑意:“小迟这话说得太谦了。”   他缓缓直起身子,声音里带着老辈人特有的宽厚,“北泉那场巡演,我在电视上看了全程。白马踏霞那一幕,还有你唱《沙丘的童谣》时,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劲儿,可不是一般歌手能有的。”   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戏骨,此刻提起那盛况,语气里满是真切的赞叹,“我早年拍《戈壁枪声》时在北泉待过半年,那地方的风沙烈,人心却热,你把那份热唱出来了。”

    周翊在一旁连连点头,亮黄色冲锋衣随着动作晃得人眼晕:“可不是嘛!迟老师您那嗓子,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我跟我妈看直播的时候,老太太指着屏幕非得让我打听您下次巡演的时间。”

    杨晓味也跟着附和,手里的笔记本都快戳到自己脸上:“北泉那场的舞台设计绝了!把民俗元素和现代灯光结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是您穿哈萨族长袍唱《毡房夜歌》时,镜头扫过台下牧民举着的马头琴,那画面看得我眼泪都下来了   ——   这哪是演唱会啊,分明是把家乡的魂都唱活了!”

    陈语绫捏着衣角,小声却认真地补充:“我可是迟老师多年粉丝了。”

    唐穆清没说话,只是端坐在太师椅上,指尖轻轻搭在膝盖上。晨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侧脸,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淡的阴影,唯有在听到   “眼睛里有光”   时,她的目光几不可察地掠过迟叛被阳光晒得微红的眼角,像被什么轻轻蛰了一下。

    李鹤年抬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看向迟叛的眼神里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欣赏:“能把根扎在故土里,又能把这份情唱给天下人听,这才是真本事。”

    迟叛被这阵仗夸得有些不自在,抬手摸了摸鼻尖,耳尖在晨光里泛出点薄红。“各位太抬举我了,”   她笑着岔开话题,“比起唱歌,我现在更关心中午吃什么   ——   煮粥烙饼可填不饱周老师这体格。”

    这话逗得众人都笑起来,周翊拍着胸脯嚷嚷:“我不挑!能吃就行!”   院子里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像被风吹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