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归途 (第2/4页)
,但体态放松了不少。
“你们过来,到这边说话。”
殷郊携姬发走到树荫下,一灰一紫两个领头人紧跟其后。
“这么多人打架,当地知府不管吗?”
二人对视一眼,一个摇头一个点头。
殷郊眸色一暗,就听姬发问:“那你们的田呢?府衙没有分好吗?”
二人迟疑不决,最终点头。
殷郊:“那不就好了,按分好的种,抢什么抢?”
此话一出,二人的脸色变得不太好看,叽里咕噜说一堆听不懂的话。
殷郊染上一抹怒气:“说官话!”
二人马上跪下,不敢说话。
“……”
殷郊有些烦躁,但心知言语不通,这事还得交给当地官府处理。他取出一枚刻着兽纹的玉佩:“你们带上这个,去县上府衙说明情况,自会有人处理。”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大树后传来:“殿下,治标不治本。”
殷郊侧目一看,竟是之前偶遇过的石商人,语气诧异:“又是你?”
石商人微微佝偻着身子,挪动步伐,赔笑道:“世子见谅,之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
“不必如此。”殷郊目不斜视,问:“你方才说治标不治本,是何意思?其中难道还有隐情?”
“正是。”
石商人道:“世子有所不知,这些人里,苗人、黎人是从南边过来的,其他都是当地人,矛盾积攒了好几年,就像绳结越打越紧,轻易解不开。”
“南边来的……”姬发抓住关键词,“他们为何背井离乡?”
“这……”
殷郊睨了一眼:“有话直说。”
石商人欲言又止,神色有些害怕:“是、是寿王爷。”
殷郊怔了一下,但迅速调整过来:“接着说。”
“王爷当年带兵降服安南,通关停止,强迫边境的百姓搬离原籍。有些人就来了这里。”
“……官府没有安置吗?”
“自然有,可、可是……”石商人话停留在嘴边,但殷郊姬发岂会不知他的意思。
对被迫搬离家乡的人来说,这是官府给的地和田,属于他们;对原籍人员来说,自己手下的地盘突然被划分出去,自然不满意。
更何况,对普通人来说,粮食就是天大的事——
“天干,山又多,种地本就不容易,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东西。这几年,除了秧田,就只剩苞谷洋芋能种,乡亲父老谁也吃不饱,再这样下去……”
灰衣的领头人眼含热泪,哽咽再三,说不出话来。
殷郊心里一沉,转身看向对面树荫下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哪个不是面黄肌瘦,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佝偻着脊背。
回想南下这段时间的见闻,无论岭南还是大理,除了军队士兵有靴子外,其他百姓几乎都光着脚,稍微有条件的,也是穿自己编的草鞋。经过的每一户人家,灶内火光熊熊,锅中东西却寥寥,一点荤腥不见,最多的就是各类野菜。
大理的空气辛辣而苦涩,正如百姓的日子,苦啊!
历朝历代,无论兴亡,受苦的永远是百姓。
殷郊深呼吸一下,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